已经记不清多少次匆忙地走在风雨交加的乡间小路上,多少次彻夜无眠陪同护送危重患者前往乡镇卫生院、市级医院就医。24年来,山村里蜿蜒的小路上,留下了他或深或浅的脚印,也见证了一位乡村医者对生命的无限珍爱,他就是巴中市恩阳区义兴乡曹家村村医刘军。
患者心中的“120”
“他就是我们村里的‘120’,随叫随到,是个大好人!”曹家村及附近的村民对刘军的医术及为人赞不绝口。曹家村地处边远,有5个村民小组,离刘军家最远的村民家里有近7公里路。遇到病情严重无法到卫生室看病的患者,一个口信或一个电话,刘军都会及时上门出诊。
村民黄大清永远忘不了2008年8月17日那天。上午11点多,婆婆杨明秀晒完包谷后突发疾病人事不省。找了几位医生看后都直摇头,家人已将其抬入堂屋木板上,备齐了鞭炮、火纸准备后事。刘军得知后赶到她家,检查病人发觉还有微弱脉搏跳动,立即向在外地的师父电话请教并结合在医学杂志上看到的方法施治。半夜2点多,木板上的杨明秀被蚊虫叮咬脚动了一下,刘军继续治疗并托人买回了人血白蛋白,直到第二天早上8点多老人苏醒后,刘军才揉着发红的双眼离开。到现在,杨明秀老人还隔段时间带着一点瓜茄小菜来感谢“救命恩人”。
2012年12月8日深夜1点多,留守老人向朝宗突发胃出血,情况十分危险,接到电话的刘军,立即奔向患者家。到病人家中后,他果断采取一系列急救措施,并与雪山中心卫生院取得联系,亲自护送至卫生院简单处理后,又将其护送到市中心医院。因救治及时,老人的性命保住了。由于走时太匆忙,向朝宗的家属没有带钱,刘军将自己身上的1200多元钱全部垫支了入院费,后来向朝宗的儿子还钱时,主动提出多给300元“护理费和辛苦费”,刘军再三婉拒,说“这是我应该做的事”。
空巢老人的“好儿子”
“李叔,最近身体怎么样?我现在就去您家里给您量下血压。”卫生室里没有村民看病的间隙,刘军拨打了村民李开寿的电话。自装上座机、用上手机以来,每一个患者的电话号码他都一一登记好,以方便联系和回访病情。手机存不下了,他便将号码抄在通信本上。
“相比以前,您的血压降了一些,还算稳定,但您要多注意饮食,少抽烟喝酒。”测完血压,又测了血糖,刘军叮嘱李开寿一些注意事项,老人乐呵呵地连连点头。
村民徐直昌今年82岁,患有高血压,老伴中风偏瘫,还患有高血压及糖尿病,儿子儿媳长年在外工作,平时就二老在家。由于老人行走不便,刘军便定期上门检查,或电话随访,如亲人地般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至今已坚持了10年。
“我们身体不舒服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他。遇到我们没钱的时候,刘医生就给我们垫着,我儿子回来以后再给他,”徐直昌告诉记者,刘医生人很好,就像自己的儿子一样亲。”
村民健康的“守护者”
有了多年看病经历,刘军对村民们的健康状况十分了解。336户1257人,哪天该去给哪个患者检查,他十分清楚。哪位老人或儿童的健康档案需要更新、村里孕产妇定期访视,他都如数家常。每到适龄儿童预防接种时间,他就挨个通知家长,从没漏掉一个。
2013年,上级卫生部门出资给刘军的卫生室配了电脑,安装了管理系统,建立了卫生信息平台,他又要将每个村民的健康档案录入电脑。每当深夜,刘军还独自一人坐在电脑前录资料,家人催他休息时,他总是说:“为了村民们的健康,我辛苦些也无所谓。”
24年的坚守,没有给刘军带来多少物质回报,却让他收获了村民们的认可和尊重。每年春节,很多外出务工返家的年轻村民,都要来到刘军的卫生室递上一支烟,结清一年来老人欠下的药费,说几句感激话语……
已年过四旬的刘军,谈及24年坚守的不易,他只微微一笑,说:“我是一名乡村医生,治病救人就是我的使命和责任!”
(李忠良 李爱平 杨明)
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6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