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组织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组织

王国强部长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2011年年会上的讲话

作者:党建研究    发布日期:2011年06月15日

  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成立20周年之际,研究会2011年年会今天在黄山脚下隆重开幕了。各位中医药院校党委书记欢聚一堂,共同回顾研究会发展的历程和取得的成果,深入研讨新形势下进一步发挥研究会作用,大力促进中医药院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发展,为推动中医药(民族医药,下同)教育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首先,我代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多年来各位中医药院校领导为中医药和民族医药教育工作所做出的努力和付出的心血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全面总结“十一五”期间中医药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

  “十一五”时期,是中医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五年。五年来,中医药工作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服务群众需求,更加注重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机制体制创新、创新理念方法,进一步确立了中医药工作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新理念,明确了中医药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在许多方面有了突破性进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坚持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明确了推进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文化全面发展的思路。中医药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若干意见》精神,探索建立了整体思维、系统运行、“三观”互动、科学发展的中医药工作系统及其运行机制,积极参与深化医改,在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及应急救治能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中医药文化建设、民族医药和中西医结合、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以及中医药法制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此,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同志在对2011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作出的重要批示中指出,“过去五年,中医药改革发展取得明显成绩,维护和增进了群众健康。”这既是对我们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全国中医药工作者的极大鞭策和鼓励。
  中医药教育作为中医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广大中医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十一五”时期也取得了突出成绩,促进了中医药人才队伍素质的进一步提高,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
  一是中医药院校教育得到较快发展。到2009年,全国有高等中医药院校(含民族医药院校)46所(其中,独立设置的高等中医药院校34所),另有231所高等西医药院校、非医药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开设了中医药专业。在独立设置的中医药院校及中国中医科学院,有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3个,博士学位授权单位15个,博士后流动站14个。高等中医药类在校生人数从2005年38.5万人增加到2009年52.7万人,缓解和补充了各级各类中医药机构的人才短缺现象,充实了中医药临床、科研、教育、产业及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各个领域。93个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点通过验收,323个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点进入新一轮重点建设,初步形成了一批在医学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居领先地位的重点学科以及一批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学术创新团队和较完善的中医药学科梯队,有力推进了中医药学术进步和人才培养。
  二是中医药师承教育加快推进。完成了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和第一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建立了师承教育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衔接制度,培养了千余名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和中药技术人才。启动了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和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为181位国医大师及名老中医药专家建立传承工作室,开展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传承,探索建立中医药学术传承和推广应用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部分中医药院校也开展了不同形式的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工作。组织开展了“国医大师”评选工作,评选出首批30名“国医大师”,在行业内和社会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是中医药继续教育覆盖率和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受教育率进一步提高。建立了348个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初步形成了中医药继续教育实施网络。近五年来各地共实施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1956项,涉及到中医药各个学科,覆盖高、中、初级各个层次。开展了乡村医生中医专业中专学历教育项目、乡镇卫生院中医骨干培训项目等一批农村人才培养项目,有10万余名乡村医生参加了中专学历教育,2万余名乡镇卫生院中医骨干接受了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制定、印发了《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管理办法》和《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大纲》,启动了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工作,有1万余名城市社区中医药人员参加了培训,有效提高了农村和城市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卫生部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相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包括在座各位在内的院校领导带领广大中医药教育工作者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准确把握当前中医药教育工作面临的形势

  中医药教育工作要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和卫生、中医药改革与发展的全局,准确研判形势,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一)卫生和中医药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为中医药教育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在多年探索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了改革总体思路、基本框架、政策措施和近期重点工作,着力通过制度创新解决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用基本制度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按照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原则,“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全面落实改革任务。两年来,卫生改革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
  近年来,随着中央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随着深化医改的全面启动,努力建立一个能够有效满足需求、群众支付得起、政府承受得了、可持续的医药卫生体制,必须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已经成为共识。特别是随着健康观念变化和医学模式转变,中医药越来越显示出其宝贵价值、独特优势和旺盛的生命力。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部署,特别是《若干意见》的出台,为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和中医药在新时期、新阶段的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二是各地党委、政府大力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高度重视中医药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和体制机制建设,制定出台了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文件,不断加大对中医药的投入力度,为中医药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三是广大人民群众信中医、用中药,对中医药知识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为期三年的“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的深入开展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中医药发展的群众基础。四是深化医改为全面发展中医药带来了全新机遇。在深化医改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为解决制约中医药发展的关键问题、促进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五是中医药系统团结和谐、奋发有为,在深化医改、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突发传染病、重大活动医疗卫生保障等各项重大工作中,积极参与,主动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形成了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文化“六位一体”全面发展的新格局。卫生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为中医药教育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国家人才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为中医药教育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才、教育工作。党的十七大以来,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2010年5月和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实施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近日,又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决定在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刘延东国务委员就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和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也先后发表了重要的讲话。国家人才、教育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为中医药教育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中医药教育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中,第三产业的比重在增加,第一产业的比重在减少。工业结构基本上实现了由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程度高、门类单一的结构发展为劳动密集、技术密集、资本密集、门类比较齐全的格局,我国也成为工业生产大国。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由工业经济向新经济的转变时期,创新已成为社会的主旋律,成为一个民族自立自强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实力的象征。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进一步推进产业升级面临很大困难,高消耗、高污染、高代价的生产方式已经成为加快发展的障碍。而且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针对这样的状况,中央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重大的国家战略。一方面,中医药是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资源,将中医药的原始创新潜力转化为自主创新能力,将中医药的资源优势和知识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是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可以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参与生物医药产业开发,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产生,以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信息科学、电子科学、材料科学、复杂科学和系统科学为前沿的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间相互交叉、渗透、融合,新的学科不断产生,新的知识不断增长,新的技术方法不断形成,为阐明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内涵以及关键问题的解决,为中医药学术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新的方法。可以说,中医药领域的创新潜力十分巨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中医药创新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
  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医药教育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中医医疗与中医药教育、中医药教育供给与社会需求、中医药理论教育与中医临床实践等方面存在不适应、不协调;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中医药人才的选拔、使用和评价机制尚不健全;等等。特别是如何深刻认识中医药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规律和特点,如何探索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迫切需要我们加强研究,努力加以解决。

  三、“十二五”时期中医药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中医药学作为一门研究人体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及与自然、社会密切相关的医学科学,在二千多年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基于经典而传承,源于实践而创新。不仅具有医学性质和自然科学属性,而且具有文化和哲学性质及人文社会科学属性,体现人文与科学的统一,体现东方文化的底蕴和思维。中医药人才成长也有其特殊性和自身规律。总体上说,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重视经典研读是人才成长的基础;反复临证实践是人才成长的关键环节;思辨感悟的能力是人才成长的特质;跟名师、言传身授是加快人才成长的重要途径。
  基于中医药学科的特点和中医药人才成长的规律,“十二五”时期中医药教育工作将重点通过开展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建立中医药师承教育制度、完善中医药毕业后教育、加强基层及骨干人才培养,加快推进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十二五”时期中医药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以“强基层、优结构、抓骨干”为重点,完善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引进与使用机制和政策,不断提高中医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推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全面、协调发展,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
  “十二五”时期中医药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以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若干意见》为指导,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战略,使中医药人才队伍数量适度增加、素质显著提高、结构持续优化、分布趋于合理,中医药人才的选拔、使用和评价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和中医药人才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中医药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十二五”时期中医药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是:
  一是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大力培养各类型、各层次的中医药人才,重点建设高层次中医临床、科研和产业高端人才骨干队伍,重点建设农村和城市社区基层中医药人员队伍,从数量和质量上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需求。
  二是要满足中医药服务需求。根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提高中医药队伍整体素质,以用为本,充分发挥中医药人才在医疗服务体系和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优势与作用,满足卫生、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需求。
  三是要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借鉴传统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结合现代医学教育方法,加强经典理论学习,培养中医思维,突出临床实践,注重名师指导,同时培养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多学科研究中医药的人才队伍,探索符合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四是要坚持统筹兼顾。统筹规划中医药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以中医中药两类人才培养为主体,加强中医药保健、文化传播、外向型人才、科研骨干、师资队伍等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中医药事业与产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十二五”时期中医药教育工作的重点任务是:
  一是大力提高中医药院校教育质量。与教育部制定并实施中医药院校教育改革的指导性文件,积极推进中医药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通过省部局共建院校等方式,选择部分高等中医药院校,进行中医临床类本科生招生与培养改革试点。建立中医药院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加强中医药院校教育质量监测。加强中医药职业教育,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重点建设一批中医临床教学基地,提高中医临床教学水平。加强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培养一批优秀学科带头人。
  二是建立健全师承教育及中医药毕业后教育。充分发挥中医药师承教育的优势,探索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中医药师承教育模式,制定师承教育标准和相关政策措施,丰富中医药人才培养新模式。继续实施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落实继承工作与专业学位授予相衔接的政策。制定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文件,开展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探索建立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三是不断提高中医药继续教育水平。加强中医药继续教育的组织管理,完善各级中医药继续教育制度。加强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继续实施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实施高级西医师学习中医研修项目。建设一批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及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继续加强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建设,完善中医药继续教育实施网络,提高中医药人才培养能力。
  四是继续做好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积极探索定向为农村培养中医药人才的措施。鼓励基层中医药人员参加学历教育以及符合条件的中医执业医师带徒培训。实施基层老中医药专家师带徒工作。开展乡、村中医人员中医专业大专学历教育项目,对乡村医生进行中医药基本知识与适宜技术培训。继续实施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规范化培训,初步建立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加强中医类别全科医师骨干培训,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开展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
  五是完善中医药人才考核评价制度。制订体现中医药特点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能力评价标准,改进和完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中的中医药专业考试方法和标准。逐步建立国家中医药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开展中医药行业特有工种技能鉴定工作。开展“国医大师”和“国家名中医”评选工作,初步建立政府表彰和社会褒奖相结合的中医药人才激励机制。


  根据“十二五”中医药教育重点任务,2011年中医药教育重点工作是:
  第一,加强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继续做好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和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加强项目管理,落实工作方案。
  第二,继续做好中医药基层人才培养工作。落实《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近期重点实施方案》中相关项目;建立健全农村中医药人员培训制度;继续抓好农村中医药人员学历教育,争取相关政策保障。制定并印发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培训大纲和基地认可办法及标准,开展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和规范化培训,探索建立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第三,进一步强化中医药继续教育组织管理工作。加强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管理,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学科继续教育基地、城市社区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和农村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作用,提高中医药继续教育质量和覆盖率。进一步加强继续教育学分证书发放和继续教育项目质量监管。公布、实施2011年度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
  第四,推进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工作。召开新一轮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工作大会,组织制定《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中长期规划》,继续推进中医药重点学科共享管理平台建设等各项工作。
  第五,开展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定并印发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培训大纲和基地认可办法及标准,开展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工作,探索建立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第六,积极开展中医药职业教育。开展中医药职业教育调研工作,制定《中医药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制定《中医药职业技能培训目录》,举办第一届全国中医药职业技能大赛(针灸推拿)。加强中医药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制定培训大纲、培训基地标准,规范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第七,开展中医药教育政策研究。积极参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配套文件制定工作,继续加强与卫生部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将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之中。继续做好中医药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开展中医药院校教育质量监控试点工作,制定《关于加强中医药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进中医药院校教育教学改革。

  四、几点希望

  做好“十二五”时期中医药教育工作,在今年开好局、起好步,任务十分繁重。在此,我想对在座的各位书记提出以下几点希望。
  第一,抓住机遇,制定规划。规划是管长远的,是落实中医药教育发展思路、发展目标的计划和步骤。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要在全面总结“十一五”期间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形势要求,要紧紧抓住中医药事业和中医药教育工作难得的发展机遇期,以推动和实现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在深化医改中全面贯彻落实《若干意见》为主线,以贯彻落实“十二五”中医药教育重点任务为重点,注重调整中医药高等教育结构和规模,保持以中医药为主体的办学方向,不断突出办学特色和教学质量,在认真调查研究和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并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并组织实施好本院校“十二五”规划。在规划制定方面,一要围绕主题主线和重点。真正做到目标围绕主题主线和重点确定、任务围绕主题主线和重点展开、政策针对主题主线和重点设计、措施紧扣主题主线和重点安排。二要做好与教育、人才、卫生和中医药中长期规划的有机衔接。三要兼顾当前和长远、明确全面和重点。既着眼于中医药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当前需要,也要着眼于发展趋势和长远需求。既要兼顾中医药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又要兼顾每年集中力量重点解决几个实际问题。
  第二,遵循规律,推进改革。“十二五”期间,中医药院校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和中医药教育规律,梳理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勇于做教育教学改革的排头兵、试验田,需要各位书记的鼎力支持和大力推进。特别是去年,李克强副总理和刘延东国务委员分别在国医大师路志正等老中医药专家《关于中医药传承教育发展的建议》上作出重要批示。李克强同志在批示指出:促进中医药继承和创新,培养更多人才十分重要,请卫生部研究相关措施。刘延东同志要求有关部门结合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将中医教育教学改革进行通盘研究,扎实推进。中医药院校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加大改革力度,积极探索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符合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第三,重视文化,加强指导。习近平副主席去年6月在澳大利亚出席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授牌仪式的讲话中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学以天地一体、天人合一、天地人和、和而不同作为思想基础,以人为本、大医精诚作为行为准则,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认知方式和价值取向,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继承发展中医药,深入挖掘中医药的文化价值,传承中医药文化精神,对于提高民族思想文化素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医药院校要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大力弘扬大医精诚的医德医风,加强对师生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努力培养能够运用中医药理论整体思维、辨证论治的合格人才,培育能够坚持以人为本、大医精诚、医德医风好的合格人才,培训能够深入基层、心系百姓、运用中医药服务群众的合格人才。
  四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为事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是高校各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是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辩证关系的凝练概括。要认真落实中央有关部署要求,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按照“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要求,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大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体制机制创新,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要把创先争优活动与纪念建党90周年相结合,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立足本职岗位创造一流业绩。要以党组织创先争优带动单位创先争优,以党员的创先争优带动身边群众的创先争优。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中形成树立先进、宣传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风气。要以党组织创先争优带动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及广大群众的创先争优,使创先争优活动成为党内带党外、党员带群众的生动社会实践。创先争优活动要突出中医药院校的特点,突出在“实”字上做文章,与日常工作学习紧密结合,与弘扬中医药文化和大医精诚的医德医风紧密结合,探索建立创先争优活动的长效机制。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成立20年来,为加强中医药院校的沟通交流、探讨中医药教育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探索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中医药教育工作和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希望认真总结成功经验,不断吸收借鉴,把研究会办得更好,更有特色,更有水平。
  最后,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祝愿研究会取得更大的发展!谢谢大家!